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1688txt.com

第二十七章 君前召对(一)(1 / 2)

“闾丘从事,你说官家会召见我们吗?”房间内李守节有些不确定地问道。

“衙内且放宽心,既然官家特地给潞州下了诏书,想必是对衙内先前在军议上所言的一番话触动。而且再加上了此番隰州空前大捷,官家定会接见衙内的。”

即使闾丘仲卿嘴上这么说,其实他心里也不敢打保票,毕竟帝王心术,难以常理度之。

“罢了,我也未免太看重这次进京了。闾丘从事再同我讲讲河东地理,如何?”

“自无不可。”

对于李守节这个有些好学识礼的晚辈,闾丘仲卿一路上和他交流,也是获益匪浅。

事实上,郭荣这几年对后周官场的整顿还是卓有成效的,枢密院办事效率还是蛮高的,第二天巳时前后,宫里差人传唤李守节、闾丘仲卿进宫见驾。

在阁门使者的引导下,一身便服李守节和青色官袍的闾丘仲卿进入皇城便殿。

便殿内除了服侍的宦官、宫女,还坐着四位紫服大员,分别是宰臣范质、王溥,枢密使魏仁浦、王朴。

这四人都是后周名臣,若是大周国祚绵长,郭荣再多活几年,这些人肯定是要名列世宗的忠臣阁。

本来应该还有一个宰臣的,但是实现了年轻时候的承诺,观兵淮上的李谷回师后,就一直处于病休中。

自从他成功实现了对好哥们韩熙载的承诺后,李谷风痹症缠身,屡屡上书求退。

但是求才若渴的郭荣自然没有放李谷病退,只是让他好好修养,继续为国效力。

李守节跟着闾丘仲卿一道行礼:“末将(微臣)拜见官家。”

“免礼,平身。”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。

李守节和闾丘仲卿乖乖地站直身子,二人谨守臣子本分,不敢直视天颜。

不同于闾丘仲卿对郭荣是真的恭敬有加,李守节只是在快速运转脑袋,思索即将到来的问对。

“抬起头,让朕看看,李节帅的衙内是个何等人物?”

李守节慢慢地抬起头,和郭荣稍一对视后,就赶紧把眼睛扫向一侧的殿陛。

左侧的范质、王溥只是草草地看了李守节和闾丘仲卿二人一眼,就不再作理会,自顾自地养神。

右侧的魏仁浦则看了一眼殿中二人,又看了几眼殿上天子,方才恢复了端正姿态。

唯独坐在右侧下首的王朴,大大咧咧地坐着,不停地瞅着殿中那个年轻的昭义军衙内,在其和他对视一眼后,也不移开目光,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盯着这个年轻人。

李守节在这大殿内一阵沉默中,暗思:“这人咋回事?为何一直盯着我看?”

没等李守节思维彻底发散出去,郭荣捡着隰州之战的事略简单说了说,还问了几句战事详情,不过都是由闾丘仲卿代为回答。

这是李守节和闾丘仲卿提前商量好的,若是问隰州之战,则由闾丘仲卿代为回答;若是问攻守战略,则由李守节代为回答。

这样二人都能押题回答,避免精力分散,又能都在君前露脸,闾丘仲卿自是不会拒绝。

就这样一问一答,殿内气氛倒是开始转向,李守节二人也开始度过了最初的紧张感。

最后郭荣站起身来,似是不经意问道:“文伯,你以为混一天下,朕接下来可取何地?”

李守节只见右侧下首的那名紫服文官,倒是恭恭敬敬地给后周天子郭荣行了一礼,方才回道:“先易后难,先南后北,此凡攻取之道,从易者始”

“王文伯,是他。流传到后世的《平边策》作者,郭荣的左膀右臂。”

据说王朴是历史上有名的急性子,有理不饶人,无理也能夺三分气势,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几个人能给王朴辨过去的,因此王朴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有理的。

“李衙内,你认为王枢密使所言可有道理?”

王朴闻言,直直地盯着李守节看,似乎随时准备反驳李守节。

李守节朝王朴一拱手说道:“王枢密使,说得自然无错,只不过,就现在看来,多少有些不合时宜罢了。”

王朴本来还以为李守节会说什么新奇之语言,待听到李守节的‘不合时宜’后,他颇不以为然。

“大言不惭,你这孺子又有何高见?”

李守节不急不躁地回道:“高见不敢说,愚见倒是有一两条。”

“好叫官家和诸位上官知晓,我觉得这世上哪有什么必须遵守的方略,当今之世就更是如此了。攻守之道,待时而变,待机而动,若蜀中乱,则进兵川蜀;若伪唐乱,则过江灭唐。”

“但若是南方诸朝皆安稳无可趁之机,则必以进兵幽云为先;幽云之地自被辽人占据,至今方才有二十载。短短二十年,辽人很难安抚幽云之地的汉民之心,而且番汉习俗大不相同,幽云之地的汉儿内心想必也日夜盼望着王师北上。”

“若不趁此时收复燕云,一旦辽人彻底在幽云之地站稳脚跟,必遗祸后世子孙。河东无山后诸州,尚有雁门之险可恃。但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